关于子长市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的调查与思考

子长市委老干部工作局  拓乃章

一、目前形势和机遇

(一)老年教育面临的形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2月份,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14.8%。预计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社会养老体系日趋完善、老年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下,老年教育也正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和有限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的任务将更加紧迫。广大离退休干部工作经验丰富、文化水平较高,特别是刚退下来的老干部,精力充沛,生活无忧,退休后有了时间和精力,学习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会更加强烈。子长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4.7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多,其中60岁以上退休干部2000多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加快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把老年大学建成文化养老的主阵地,不断满足老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教育和引导广大老年人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是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责任。

(二)办好老年大学的机遇。当前,老年教育事业正处于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一是中省和延安市有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中办发(2016)3号、中办发(2023)31号和陕办发(2016)43号、延市组发(2022)135号文件专门就加强离退休干部学习和活动阵地提出明确要求,为老年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二是老年人上老年大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从子长市来看,目前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逐年加剧,需要寻求新突破。干部退休后的第一选择已经开始向进入老年大学学习转移,广大离退休干部对美好生活、文化养老的追求不断提升,对老年大学寄予厚望。

二、子长市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子长市老年大学与子长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事业性质,正科级建制,事业编制6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现有干部8名,最大年龄50岁,最小年龄38岁。老年大学设9类课程11个班,学员200多名。活动场地不足400平方米,其中租赁场地近300平方米。据调查,老干部喜欢的专业课程主要是合唱、陕北秧歌、舞蹈、包括二胡、古筝等器乐,还有书法和太极等。如果在场地足够、学费适度、招生范围扩大到老干部之外的老年人的情况下,可以至少可吸纳1000—2000人的庞大学员队伍。老年教育市场需求可见一斑。我们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老年教育的认识亟待提高。对老年教育的认识滞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制约老年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学习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我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仅有“一大两小”三个教室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租赁“两大一小”三个教室面积不足300平方米。教学用房和活动场地狭小、功能不够完善、设施设备简陋、一房多用,开设专业受限,成为制约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三是保障机制不健全。老干部中心和老年大学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编制6人,教师全靠临时聘用兼职,教职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难以保障,教学管理、学员安全、保安保洁等后勤服务问题突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活动经费、老年大学的教学和活动场地租赁费、聘用兼职教师的工资以及教学设备购置等费用未纳入财政预算,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日常运转难以保障。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保障机制。一是成立老年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党对老年教育工作的领导。组长由市委分管领导担任,组织、宣传、老干、经发、财政、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定期研究解决争取项目、保障经费、阵地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任务。二是健全财政保障机制。按照老年教育发展需要,将办学经费,包括教学和活动场地租赁费、教师工资、教学设施设备配备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学期根据各专业占用教学资源情况统一标准收取学员一定学杂费,逐步形成财政保障为主,学员合理承担为辅的经费投入运行保障机制。三是增加编制人员。根据老年大学办学规模,适当增加管理和教学岗位所需人员编制。

(二)坚持按需办学,开设适合老同志需要的课程。要坚持“适其所需、授其所宜”的专业设置原则,依据老年学员的需求、兴趣和层次,开设一批接地气、冒热气、有特色、深受老年人喜欢的课程。一是科目设置内容要丰富多彩;二是科目设置要兼顾普及和提高。一般应设置基本科目,如书法课、绘画课、声乐课、舞蹈课等;实用技术科目,如电脑和摄影等;保健健身科目,如老年心理保健、中医养生、太极拳、水兵舞等;文化娱乐科目,如器乐课、棋牌课、戏曲课等;顺应时代发展科目,如摄影后期制作课、花卉盆景课、鉴赏收藏课等;文史科目,如朗诵、诗词楹联、文学鉴赏等。

(三)改善办学条件,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提供足够的教学和活动场地。按照“够用、适用、好用”的原则,通过财政支持、资产调拨、资源共享、社会参与等途径,切实解决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瓶颈问题。二是努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做好教师的选聘,建立教师资源库。加强与教育、文化部门的联系,采取推荐、自荐、在优秀学员中选拔等多种方式选聘那些热爱老年教育事业、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身体健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任教,建立教师资源库。做好教师的服务管理,落实好教师待遇。建立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工作。

(四)加强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建设,促进教学与活动融合发展。在办好一所老年大学的基础上,按照就近、便捷原则,力争多办几所口袋学校、家门口学校。要推进老年大学和活动中心的融合发展,做到建设上的统筹兼顾,功能上的相互衔接,管理上的协调配合,工作上的相互促进,将老年大学作为老年人才、老干部活动人才的培养基地,将活动中心作为老年大学学员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促进老年教育、老干部活动高质量发展。